不該被遺忘
來源:第二區(qū)域項目部 作者:劉傳剛
發(fā)布時間:2023-04-07
這是爺孫三人第一次在清明祭祖。為了這次祭祖,我蓄謀已久。好在,兒子很痛快地答應(yīng)了。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仿佛是為了讓這次儀式更增添一抹難忘的色彩,積蓄了一個冬天和一個春天的雨,下了一個清明。整個天空滿是壓抑的灰色。
老家的習(xí)俗是寒食上墳,清明掃墓,所以祭祖的路上只有父親、兒子和我。
連續(xù)兩天的雨讓土地喝了個足,翻過的紅土地一腳便陷出一個深深的坑,抬腳就是厚厚的泥。爺爺?shù)膲炿x地邊還有二十幾步的樣子,擺放祭品的活計便交給父親了。幫著父親把供品、香紙一樣樣拿出來,父親再一樣樣擺放在爺爺?shù)膲炃啊?/p>
風(fēng)很大,父親小小的身體擋不住多少的風(fēng)。燃香的火著了滅,再點再滅,如此反復(fù),我甚至能明顯感覺到父親的失落和著急。香終于燃著了,我開始跟另一端的爺爺聊天,聊他最疼愛的孫子,聊孫子的孩子,總算可以安心。
兒子就在我旁邊靜靜的聽。我指著一個個的墳頭,跟兒子講這是爸爸的爺爺、四爺爺、九爺爺、九奶奶。還有好多因為年歲的久遠,連土包也沒有了。我實在記不得了。唯一記得是每次上墳,爺爺都會帶著年幼的我,跟我講這是我的幾爺爺、幾奶奶,再往哪個方向走幾步的距離埋著我的幾爺爺、幾奶奶。還有爺爺、奶奶們的故事??上?,那時的我還不懂,也沒往心里記。直到爺爺去世后,再沒有人跟我說起這些,慢慢地便忘了。
“死亡不是生命的終點,遺忘才是。”想來,耕讀不輟、充滿智慧而又飽經(jīng)滄桑的爺爺,早已經(jīng)告訴了我這個道理。還好,我懂了,并告訴了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