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公路局實現籌融資方式多元化——干線公路建設的籌融資探索
來源:中國公路網 作者:admin
發(fā)布時間:2018-07-16
2009年以前,山西省干線公路建設主要依靠“貸款修路,收費還貸”。2009年成品油稅費改革后,全國基礎設施建設的政策、環(huán)境、條件均發(fā)生了明顯變化,山西省也不例外,原有的融資平臺沒有了,主要依靠中央補貼和地方財力,建設資金缺口巨大。
雖然受限于資金不足的制約,但山西省公路部門積極探索建設籌融資體制改革,初步實現了籌融資方式的多元化。目前,在多方努力下,地方政府負責及社會資本投資的公路工程項目幾乎占據了山西省干線公路建設投資的一半。
今年3月,山西省干線公路第一條完全、規(guī)范落地的PPP項目——國道307、207陽泉市繞城改線工程正式開工建設。這個項目不僅能夠極大地改善當地居民的人居環(huán)境,其前期推進流程的嚴謹規(guī)范、項目建設過程的綠色環(huán)保更是對全省干線公路的建設有著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借鑒意義。
“單兵突進”變“多路出擊”,形成建設合力
兩條國道穿城而過,老百姓生活啥感受?
7月1日,在太原上班的張斌又回到陽泉探望父母,他說:“路上跑的都是大貨車,川流不息,道路兩旁經常彌漫著嗆人的煙塵。”
陽泉本身是產煤大市,又是晉煤外運、陜煤過境的重要通道,每天大約5萬輛貨車通過。國道穿市而過,貨車一路揚塵,砂石、土方、煤渣和垃圾等沿途遺撒時有發(fā)生,老百姓生活受到了很大影響。
而今,這樣的狀況將得到根本改變。今年3月28日,國道307、207陽泉市繞城改線工程正式開工建設。3年后,全長52.144公里、雙向四車道的一級收費公路將把大部分貨車車流引向繞城公路,提高干線公路的通行能力,改善市區(qū)的環(huán)境質量,為城市擴容提質、提升品位。
作為PPP項目,國道307、207陽泉市繞城改線工程采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建設準經營性一級收費公路,具體運作方式為“設計-建設-融資-運營-移交+設計施工總承包”,項目合作期為33年。
“在各項目標任務的推進過程中,公路局廣大干部、黨員敢作為,勇擔當。”省公路局黨委書記雷天才表示,面對諸多困難,公路部門通過良好的溝通協調機制,充分調動了地方政府、社會資本多方積極性,把建設干線公路的方式由“單兵突進”變?yōu)?ldquo;多路出擊”,形成國省干線公路建設的有效合力。
規(guī)范流程,破解新課題,打造綠色、生態(tài)公路
對陽泉公路分局而言,PPP項目是以前沒有操作過的建設新模式。“破解新課題,規(guī)范操作流程是項目能否順利實施的重中之重。”陽泉公路局副總工程師劉晉華告訴記者,國道307、207陽泉市繞城改線工程是首個按照省發(fā)改委發(fā)布的流程圖推進落地的項目,操作流程規(guī)范、回報收益明確、風險邊界明晰。
“項目本來不在交通部‘十三五’規(guī)劃內,我們多方溝通協調,把所有前期工作做完,在去年9月,抓住交通部中期調整規(guī)劃的時機,終于把這個項目納進規(guī)劃中,爭取到了中央補助。”項目前期工作十分復雜,涉及國家、省里多個部門的配合協調,回憶起1年多的前期準備工作,陽泉公路局副總工程師姚向紅十分感慨。對于項目來說,總概算約57億元,中央車購稅補助非常重要,將成為政府方資本金和建設期補助,來撬動社會資本參與建設。
除了項目前期工作克服了諸多困難之外,國道307、207陽泉市繞城改線工程建設也并非易事。
據項目負責人介紹,約有22公里的項目里程設計穿越煤田區(qū)域,并穿越自然保護區(qū)、娘子關泉域等敏感區(qū)域,工程體量大、投資大,項目整體橋隧比例達到40%。
在很多人的意識中,修路就是遇水架橋、逢山開挖,對沿途生態(tài)和植被造成破壞不可避免。但在公路建設過程中,綠色公路、生態(tài)公路早已成為建設者們在設計和施工中的首要考慮。
為響應國家綠色環(huán)保施工理念和山西省推行的品質工程要求,自今年3月開工以來,項目公司在公路建設中借鑒工業(yè)生產模式,在保證工程質量的同時,整個過程均做到了降塵自動化和廢水廢渣零污染。
7月1日,記者在陽泉市魏家莊窩橋橋(路)基施工現場附近看到,項目全線的6個標段鋼筋加工廠和拌合站全部建成且投產?;炷翑嚢枵菊緝仍O置洗車池、三級沉淀池,洗車池和三級沉淀池構成污水處理、再利用循環(huán)系統,污水經過三級沉淀,再經過水泵泵送到洗車池,做到污水零排放。
“與以前相比,現在所有需要的鋼筋都統一在一個廠區(qū)內加工,出來的都是標準件,成品質量好控制。”項目執(zhí)行經理田斌斌說:“廠區(qū)的生產環(huán)境是封閉的,焊接產生的噪聲、煙氣都不會排放出去。”
風險可控,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漸行漸穩(wěn)
對于PPP項目,業(yè)界學界關注的話題之一是如何進行風險管控。今年6月,在財政部關于全國PPP項目財政承受能力論證報告規(guī)范性情況通報中,除去西藏、上海等PPP項目數量較少的地區(qū)外,山西省以91.2%的財承報告規(guī)范率列全國第一位,高出第二名云南7個百分點。這表明山西省目前可以有效防范和控制PPP項目帶來的財政風險。財承規(guī)范率位居全國前列,可以極大地增強山西省對社會資本及金融機構的吸引力,有力促進全省PPP項目可持續(xù)發(fā)展。
自2014年以來,在國家層面,陸續(xù)就創(chuàng)新重點領域投融資機制、開展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在收費公路領域推廣運用PPP模式等方面出臺了政策措施,鼓勵和引導社會投資,增強公共產品供給能力,促進調結構、補短板、惠民生。
2016年,山西省推出加快推進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的政策措施,在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領域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
抓住時機,順勢而上。近幾年,山西省公路管理部門著力推進籌融資體制機制改革、扎實做好中長期項目儲備。省公路局樹立了“讓項目追政策、不讓政策等項目”的意識,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緊跟宏觀政策取向和市縣政府需求及當地主導產業(yè)發(fā)展需要,深入調研論證,做好項目儲備,分類提出土地、投資問題解決辦法,成熟一批,實施一批。目前,全系統儲備有新改建工程項目60項,納入交通運輸部“十三五”中期規(guī)劃的49項,極大地緩解了“項目荒”現象。
在廣泛調研、征求意見的基礎上,省公路局起草了《干線公路建設模式及投融資方案》,以省市聯合共建為基礎,以加快公路建設為根本,以推行PPP等新的建設模式為重點,努力實現建設模式多樣化、籌融資渠道多元化。
截至目前,省公路局著力推進的PPP項目達到17項,項目涉及7個地市。同時,省公路局還與山西交控集團簽訂了戰(zhàn)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在國家法律和政策大框架內,采取PPP、BOT、EPC工程總承包等方式開展合作。
雖然受限于資金不足的制約,但山西省公路部門積極探索建設籌融資體制改革,初步實現了籌融資方式的多元化。目前,在多方努力下,地方政府負責及社會資本投資的公路工程項目幾乎占據了山西省干線公路建設投資的一半。
今年3月,山西省干線公路第一條完全、規(guī)范落地的PPP項目——國道307、207陽泉市繞城改線工程正式開工建設。這個項目不僅能夠極大地改善當地居民的人居環(huán)境,其前期推進流程的嚴謹規(guī)范、項目建設過程的綠色環(huán)保更是對全省干線公路的建設有著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借鑒意義。
“單兵突進”變“多路出擊”,形成建設合力
兩條國道穿城而過,老百姓生活啥感受?
7月1日,在太原上班的張斌又回到陽泉探望父母,他說:“路上跑的都是大貨車,川流不息,道路兩旁經常彌漫著嗆人的煙塵。”
陽泉本身是產煤大市,又是晉煤外運、陜煤過境的重要通道,每天大約5萬輛貨車通過。國道穿市而過,貨車一路揚塵,砂石、土方、煤渣和垃圾等沿途遺撒時有發(fā)生,老百姓生活受到了很大影響。
而今,這樣的狀況將得到根本改變。今年3月28日,國道307、207陽泉市繞城改線工程正式開工建設。3年后,全長52.144公里、雙向四車道的一級收費公路將把大部分貨車車流引向繞城公路,提高干線公路的通行能力,改善市區(qū)的環(huán)境質量,為城市擴容提質、提升品位。
作為PPP項目,國道307、207陽泉市繞城改線工程采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建設準經營性一級收費公路,具體運作方式為“設計-建設-融資-運營-移交+設計施工總承包”,項目合作期為33年。
“在各項目標任務的推進過程中,公路局廣大干部、黨員敢作為,勇擔當。”省公路局黨委書記雷天才表示,面對諸多困難,公路部門通過良好的溝通協調機制,充分調動了地方政府、社會資本多方積極性,把建設干線公路的方式由“單兵突進”變?yōu)?ldquo;多路出擊”,形成國省干線公路建設的有效合力。
規(guī)范流程,破解新課題,打造綠色、生態(tài)公路
對陽泉公路分局而言,PPP項目是以前沒有操作過的建設新模式。“破解新課題,規(guī)范操作流程是項目能否順利實施的重中之重。”陽泉公路局副總工程師劉晉華告訴記者,國道307、207陽泉市繞城改線工程是首個按照省發(fā)改委發(fā)布的流程圖推進落地的項目,操作流程規(guī)范、回報收益明確、風險邊界明晰。
“項目本來不在交通部‘十三五’規(guī)劃內,我們多方溝通協調,把所有前期工作做完,在去年9月,抓住交通部中期調整規(guī)劃的時機,終于把這個項目納進規(guī)劃中,爭取到了中央補助。”項目前期工作十分復雜,涉及國家、省里多個部門的配合協調,回憶起1年多的前期準備工作,陽泉公路局副總工程師姚向紅十分感慨。對于項目來說,總概算約57億元,中央車購稅補助非常重要,將成為政府方資本金和建設期補助,來撬動社會資本參與建設。
除了項目前期工作克服了諸多困難之外,國道307、207陽泉市繞城改線工程建設也并非易事。
據項目負責人介紹,約有22公里的項目里程設計穿越煤田區(qū)域,并穿越自然保護區(qū)、娘子關泉域等敏感區(qū)域,工程體量大、投資大,項目整體橋隧比例達到40%。
在很多人的意識中,修路就是遇水架橋、逢山開挖,對沿途生態(tài)和植被造成破壞不可避免。但在公路建設過程中,綠色公路、生態(tài)公路早已成為建設者們在設計和施工中的首要考慮。
為響應國家綠色環(huán)保施工理念和山西省推行的品質工程要求,自今年3月開工以來,項目公司在公路建設中借鑒工業(yè)生產模式,在保證工程質量的同時,整個過程均做到了降塵自動化和廢水廢渣零污染。
7月1日,記者在陽泉市魏家莊窩橋橋(路)基施工現場附近看到,項目全線的6個標段鋼筋加工廠和拌合站全部建成且投產?;炷翑嚢枵菊緝仍O置洗車池、三級沉淀池,洗車池和三級沉淀池構成污水處理、再利用循環(huán)系統,污水經過三級沉淀,再經過水泵泵送到洗車池,做到污水零排放。
“與以前相比,現在所有需要的鋼筋都統一在一個廠區(qū)內加工,出來的都是標準件,成品質量好控制。”項目執(zhí)行經理田斌斌說:“廠區(qū)的生產環(huán)境是封閉的,焊接產生的噪聲、煙氣都不會排放出去。”
風險可控,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漸行漸穩(wěn)
對于PPP項目,業(yè)界學界關注的話題之一是如何進行風險管控。今年6月,在財政部關于全國PPP項目財政承受能力論證報告規(guī)范性情況通報中,除去西藏、上海等PPP項目數量較少的地區(qū)外,山西省以91.2%的財承報告規(guī)范率列全國第一位,高出第二名云南7個百分點。這表明山西省目前可以有效防范和控制PPP項目帶來的財政風險。財承規(guī)范率位居全國前列,可以極大地增強山西省對社會資本及金融機構的吸引力,有力促進全省PPP項目可持續(xù)發(fā)展。
自2014年以來,在國家層面,陸續(xù)就創(chuàng)新重點領域投融資機制、開展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在收費公路領域推廣運用PPP模式等方面出臺了政策措施,鼓勵和引導社會投資,增強公共產品供給能力,促進調結構、補短板、惠民生。
2016年,山西省推出加快推進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的政策措施,在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領域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
抓住時機,順勢而上。近幾年,山西省公路管理部門著力推進籌融資體制機制改革、扎實做好中長期項目儲備。省公路局樹立了“讓項目追政策、不讓政策等項目”的意識,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緊跟宏觀政策取向和市縣政府需求及當地主導產業(yè)發(fā)展需要,深入調研論證,做好項目儲備,分類提出土地、投資問題解決辦法,成熟一批,實施一批。目前,全系統儲備有新改建工程項目60項,納入交通運輸部“十三五”中期規(guī)劃的49項,極大地緩解了“項目荒”現象。
在廣泛調研、征求意見的基礎上,省公路局起草了《干線公路建設模式及投融資方案》,以省市聯合共建為基礎,以加快公路建設為根本,以推行PPP等新的建設模式為重點,努力實現建設模式多樣化、籌融資渠道多元化。
截至目前,省公路局著力推進的PPP項目達到17項,項目涉及7個地市。同時,省公路局還與山西交控集團簽訂了戰(zhàn)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在國家法律和政策大框架內,采取PPP、BOT、EPC工程總承包等方式開展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