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穆可發(fā):農村公路管護不能缺位
來源:中安在線 作者:admin
發(fā)布時間:2017-03-06
如今農村生活越來越好,小汽車、摩托車、電動車成為很多家庭的標配,但緊跟著交通安全隱患也逐漸凸現。長期關注民生、農村問題的全國政協委員穆可發(fā),在調研中注意到這個問題,經過一年的思考,今年他帶著“加強農村公路管護”的提案,為群眾出行安全建言。
“您知道嗎?2015年縣鄉(xiāng)公路上發(fā)生的道路交通事故,約占事故總數的四分之一,這還不算國道與縣鄉(xiāng)公路連接處發(fā)生的事故……”,當穆可發(fā)委員舉出這個數據時,記者深深感到農村公路對群眾安全的重要性。“目前,農村公路尤其是村組道路里程數每年增長非??欤@些公路路面窄、坡度大、彎道急,沒有安保設施,存在很大交通安全隱患。”穆可發(fā)委員告訴記者,不像城市道路,農村道路缺乏配套的安全防護設施和警示標志,而且農村路況復雜,尤其是低等級山區(qū)公路,沿線急彎、陡坡、臨崖路段多,安全隱患十分突出。
此外,養(yǎng)護不足,道路設計建設標準低,也加重了農村公路隱患。穆可發(fā)說,隨著“村村通”、“一事一議”等惠民項目的不斷實施,農村公路里程不斷增加,但后續(xù)的養(yǎng)護資金沒有跟上,導致近年來修建的農村公路破損現象接踵出現。“問題車”在農村更為普遍,“一些村民買二手車,甚至用報廢車從事運輸,此類車輛安全狀況差,很少辦理法定的牌證和異地轉入手續(xù),大多沒有保險。”穆可發(fā)說,農村車輛年檢率較低,有的不上牌照,更談不上購買保險,一旦發(fā)生事故,無論對于駕駛人、還是受害人,事故損害賠償得不到有效解決。“農村居民交通安全意識也相對薄弱,行為隨意性較大。助力車、電動車嚴重擾亂交通秩序,成為造成交通事故的主因。”穆可發(fā)建議,將農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納入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的考核評價項目,倒逼政府及相關部門真正重視。
他建議,提升公路安全通行水平,由交通部門牽頭完成農村公路危險路段安保工程建設任務,“財政部門對農村公路隱患整治劃撥專項資金,整治資金市級財政要占大頭,縣鄉(xiāng)級財政配套占小頭,否則加強公路隱患整治難以落實,只能是喊喊口號。”同時,嚴格車輛管理,公安交警、農機等部門要督促摩托車、低速貨車、三輪汽車和拖拉機等機動車輛注冊登記、檢驗,辦理牌證。“要結合農村工作的特點,通過集市趕集、農村唱戲、廣播電視、墻體標語等形式,將交通法律法規(guī)、安全常識、事故案例等內容反復宣傳,并通過"小手拉大手"的方式,提高整個家庭的交通安全意識。”
目前,農村公路的范疇、界限越來越難以界定,點多、面廣的現狀導致交通安全管理存在較多盲點。穆可發(fā)建議,健全村組道路交通管理網絡,重新定義農村公路范圍,明確其管理和養(yǎng)護職責,便于基層部門更好開展工作。